[摘 要]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是一份具有丰富现代化理论思想的文献。报告确定了中国现代化性质,规划了中国现代化方案,是领先于世界的中国现代化理论文献。回顾这份报告,既可以看到中国现代化理论符合世界现代化道路的一般规律,也可以看到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社会主义性质。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当下,重温毛泽东这份报告,不仅能带来重要启示,也会大大增强建设社会主...
查看详情王伟光,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南开大学终身教授、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
摘 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创新发展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关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可以从四个方面来把握:第一,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实现“两个结合”的理论与实践互动创新的产物;第二,要全面理解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提出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两个重要提...
如果说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当前“文学理论守正创新的必由之路”[1],那么需要结合到什么程度才有可能实现目标?在“两个结合”的过程中,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还是充分突显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抑或是寻求二者的契合点?这是在实践中日益显示出重要性的问题。前不久,笔者看到《文学评论》上刊发的《中国文学的君子形象与“君子曰”的思想话语》...
查看详情摘 要: 现代化话语与民族复兴话语紧密相连,是贯穿中国近现代史尤其是中共不懈奋斗史的重要历时性叙事。“现代化”是中共话语体系中极其重要的政治概念,其在中国的探索建构和创新发展,构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创新史的重要篇章。中国共产党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有着明晰的演进逻辑,历经百余年嬗变,话语内涵不断丰富和扩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建构的雏形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思...
查看详情内容提要:在中华优秀传统政治文化之中,天命民本激发了政治责任担当意识,赓续了政治文明的目标,是中华文明的政治正当性原则;多元一体的族群凝聚传统,敞开了文明化育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抟塑空间;贤能淑世的伦理政治精神贯穿了家国天下的场域,支撑了修齐治平的政教实践。天命民本、多元一体和贤能淑世的有机结合,长久以来形塑了中华文明“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独特面貌。在“第二个结合”的视野下,...
查看详情内容提要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为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文化生命体,实现了对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创新性发展,即从文明基因、文明主张、文明逻辑、文明理念和文明图景五大方面的内涵更新。中华文明在现代转化中始终遵循着特定的发展规律,正是在“一般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创新性与继承性的交融互通”以及“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有机结合”过程中实现了自身现代意蕴的创生和呈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
查看详情
文艺具有明显的时代性,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文艺。石涛在跋画中有这样的说法:“笔墨当随时代,犹诗文风气所转。上古之画,迹简而意淡,如汉魏六朝之句然。中古之画,如初唐盛唐,雄浑壮丽。下古之画,如晚唐之句,虽清洒而渐渐薄矣。到元,则如阮籍、王粲矣。倪黄辈,如口诵陶潜之句: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以枯煎。恐无复佳矣!”王国维观察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
摘要:文化主体性是文化意义上坚定的自我,体现了本土文化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坚守性和发展力。中华文化主体性来源于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生发于对外来文化的清醒认知,升华于对发展自身文化的坚定信心。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中华文化主体性的系统呈现和深度拓展。这一思想激活了中华文化的生命活力,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精神特质,弘扬了中华文化的崇高使命,开创...
查看详情摘 要:马克思没有在自己的著作中使用“现代性”这一术语,但他对资本主义的全面批判,在事实上构成了对西方现代性的批判。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制度体系中,作为现代性主导原则的主体性,主要体现为个人主义、物化逻辑以及资本逻辑的扩张与蔓延等形式。马克思对这三种形式所作出的深刻检视和批判,是他对西方现代性予以批判的实体内容。马克思对西方现代性的批判,并不表明他在理论上否弃了现代性。毋宁说...
查看详情提要:在近代西方“民族”观念传入之前,中华大地上的人群划分与凝聚有着自己独特的方式。物质文化、政权和部落、政治认同和降服先后,是四种基本的划分方式,但在其上还有“天下一体”“华夷一体”更高层次的人群共同体意识,主导着中华大地上的人群凝聚没有走向分散,而是凝聚为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清朝在“天下一统、华夷一家”观念的主导下积极推动中华大地上人群凝聚,最终实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从...
查看详情